专业代码:082802
学科门类:工学
一、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城乡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需求,着力培养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领域理论知识、人文历史和自然科学素养,具备解决复杂城乡发展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素养、科学的城市审美、严谨的思辨精神,注重团队协作,善于沟通表达,兼具国际视野,设计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标准
(一)思想道德标准
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清正宽厚、爱岗敬业,知行纵横、协同奉献,具有竞争、进取和创新意识,养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和谐的人际关系、严格的自律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专业能力及素质标准
1. 专业能力
(1)工程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能够将外语、数学、工程测量等知识运用于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实践。
(2)问题分析:能够针对复杂城乡问题,选择和使用恰当的现代技术、工具、方法进行问题研究和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运用城乡规划设计原理,因地制宜进行不同尺度和深度要求的规划设计。
(4)研究:能够在设计中运用资源评价方法,理性的做好“三线”划定,科学的提出规划设计方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5)使用现代工具:了解BIM-CIM设计技术方案,具备运用现代工具分析数据、开展规划设计和研究的能力。
(6)工程与社会: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城乡规划管理和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城市治理过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具有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人居环境的特点及发展规律,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方法策略,自觉践行新时代发展理念,共同创建美丽中国。
(8)职业规范: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强烈的社会责任、高尚的职业道德。
(9)个人和团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团队中协同奉献。
(10)沟通:能够通过综合调查,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城乡发展中的规划问题,具有系统的城市观,能够就城乡规划项目与社会公众及第三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够承担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城乡规划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以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
2. 素质标准
(1)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成绩达到及格及以上。
(2)综合文化素质:通过校内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3)体育:通过国家大学生体育达标要求。
(4)普通话:通过普通话测试,获得二级乙等以上证书(以证代修)。
(三)获得学位标准
1. 学生需达到全部毕业要求,学习成绩优良,总平均学分绩点≥2.0。
2. 计算机:通过省级或国家级一级或二级考试。
三、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城乡规划学。
(二)核心课程
中外城市规划史、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规划设计(含场地规划、城市设计、镇村规划、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共计11门课程。专业国家标准中建议的GIS应用课程贯穿规划设计全过程,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在选修课程中学习。
五、课程体系结构及学时学分比例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统计
课程类别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学时数 |
学时比例 |
通识课程 |
公共基础课程 |
34 |
18.89% |
600 |
28.09% |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 |
必修课程 |
10 |
5.56% |
160 |
7.49% |
选修课程 |
8 |
4.44% |
128 |
5.99% |
专业课程 |
必修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25 |
13.89% |
400 |
18.73% |
专业核心课程 |
36 |
20.00% |
576 |
26.97% |
选修课程 |
17 |
9.44% |
272 |
12.73% |
实践课程 |
入学毕业教育 |
2 |
1.11% |
|
|
社会实践课程 |
4 |
2.22% |
|
|
专业技能训练 |
9 |
5.00% |
|
|
课程设计实训 |
11 |
6.11% |
|
|
专业实践课程 |
10 |
5.56% |
|
|
毕业设计 |
14 |
7.78% |
|
|
合计 |
180 |
100.00% |
2136 |
100.00% |
(二)实践课程统计
类别 |
学分 |
学分比例 |
学时 |
周数 |
课内实践教学 |
4.5 |
2.50% |
72 |
|
入学毕业教育 |
2 |
1.11% |
|
3 |
社会实践类课程 |
4 |
2.22% |
32 |
7 |
专业技能训练 |
9 |
5.00% |
|
|
课程设计实训 |
11 |
6.11% |
|
11 |
专业实践课程 |
10 |
5.56% |
|
10 |
毕业设计 |
14 |
7.78% |
|
14 |
合计 |
54.5 |
30.28% |
104 |
45 |
(三)学期教学周数和理论教学学时统计
课程类别 |
学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正常教学周 |
19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6 |
实践教学周 |
2 |
2 |
3 |
4 |
5 |
3 |
4 |
15 |
理论教学周 |
16 |
17 |
16 |
15 |
14 |
16 |
15 |
|
公共基础课程 |
158 |
142 |
78 |
78 |
32 |
16 |
|
|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 |
48 |
48 |
32 |
80 |
32 |
|
|
|
专业必修课程 |
160 |
192 |
248 |
152 |
128 |
96 |
|
|
专业选修课程 |
|
|
|
32 |
64 |
96 |
96 |
|
理论课时总计 |
366 |
382 |
358 |
342 |
256 |
208 |
96 |
|
平均周学时 |
22.88 |
22.47 |
22.38 |
22.80 |
18.29 |
13.00 |
6.40 |
|